七个习惯感悟(二)「以终为始、要事第一」

上回跟大家分享了关于第一个习惯的一些想法,聊了很多。后来我参加了公司创始人李想给大家做的一个培训,他也提到了七个习惯,关于第一个习惯很简单,就一句话带过,「积极主动的意思是,人在任何时候都有做出主动选择的权利」(大意如此)。我非常赞同这个说法。

这里关于第一个习惯再啰嗦两句。英文原版的七个习惯中,积极主动的原文是“Proactive”。那么跟它相对的一个词是什么呢?我觉得它不是消极“Passive”,而应该是“Reactive”。在外界刺激下只能做出动物本能的第一种反应的话,就是 Reactive 了。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遇到一点事情,就生气,这都是 Reactive

前面已经说过,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不应该把它们割裂来看。这一点在前面的三个习惯里特别明显,如果不能做到以终为始,身边正在发生的任一件事情,你都当成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只会用动物第一本能去应对,怎么能做积极主动?你根本没有主动选择过啊,你的动物本能帮你选择了啊。

类似的,在你身边发生的那些事情,你需要处理的那些事情,你不积极主动地做选择的话,你怎么知道哪件是要事,你怎么做到要事第一呢?

1 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以终为始,说的是最终,你想要的是什么,然后,从终点出发,思考你应该怎么开始。

你想要衣食无忧,小富即安?

你想要「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你想要这个世界,因为你而不同?

还是说,你全都要?

i-want-them-all.png

开个玩笑

以终为始是最难的一个习惯,因为它要求你能预见未来,能想明白你五年后、十年后、以及快去世的时候,你想要的是什么。但同时它也是最简单的一个习惯,因为连四五岁的小朋友都会回答这样的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你长大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以终为始,是跟时间相关的一个话题。而时间,是宇宙最大的未解之迷。趁机跟大家推荐两本跟时间相关的书,一本是『思考,快与慢』(快慢应该算是跟时间相关的吧),另一本是以前提到过的『第五项修炼』,里面总结了很多种系统模型,其中有一些就是跟时间相关的系统。

1.1 Wishful thinking

在七个习惯的维基百科页上,关于第二个习惯,是这样的一段话:

Envision what you want in the future so you can work and plan towards it. Understand how people make decisions in their life. To be effective you need to act based on principles and constantly review your mission statement. Are you - right now - who you want to be? What do I have to say about myself? How do you want to be remembered? If habit 1 advises to change your life to act and be proactive, habit 2 advises that you are the programmer! Grow and stay humble.

注意里面斜体字的那一句,你是一个程序员!嗯?怎么扯到程序员上去了?哈哈,没错,前面我也提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程序员,Vim 的作者,写了向七个习惯致敬的『高效编辑器使用者的七个习惯』,现在好了,高七这是直接推荐大家都去学编程了吗?不是的,这里的意思应该是让大家去安排好自己想要的那些东西的顺序,1、2、3。其实编程也就是这么回事儿,想要让计算机做什么事儿,在程序里写好,1、2、3,就完了。

嗯,在这个人人都需要学一点编程的时代,跟大家推荐两本书,一本是“How to Design Programs”,在序里面就提到其实编程一点儿也不复杂,将军、主妇、厨师的工作,其实都是一种编程。

另一本书是“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两本书都是 MIT 的教材,但是都非常简单易懂),在这本书里面我第一次接触到一种非常强大的思考方式,叫“许愿式思考”(wishful thinking)。

关于 wishful thinking,我以前也写过一篇博客,在我的公众号里也发过。可以点击这里 http://baohaojun.github.io/blog/2016/11/12/0-Programming-by-Wishful-Thinking.html 阅读(如果你不是程序员的话,请忽略其中关于编程的那些部分)。

1.2 我的个人使命宣言

把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写出来,感觉很奇怪,有点丢人呢

以下是我的个人使命宣言。

我的一生,我将用它来做那些容易的事情。然后用它产生的价值跟别人交换,养活自己和家人。

如果别人认为我做的事情太简单,没有价值,那我就去找一点难的事情,想办法把它变简单,然后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价值去跟别人交易。

好吧,其实我还没有想好我的个人使命宣言

(如果你觉得这个使命宣言形同儿戏的话,想一下阿里巴巴的使命宣言,「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他们让天下的生意都很容易做,我也做一些容易的事情,不行嘛

2 要事第一 (First things first)

要事第一是第三个习惯,也是关于前半部分的最后一个习惯。

在这个习惯里,我们会看到非常经典的那四个象限(注意括号里的象限属性说明)。

  紧急 不紧急
重要 II(必需) I(效能)
不重要 III(分心) IV(浪费)

其实第三个习惯可以说是第二个习惯的自然延伸。那些紧急的事情,一般都是必须马上处理的,「眼前的苟且」;重要的事情,才是你最终想要的,「诗和远方」。

最早提出这四象限的两个维度的人,据说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其实不是,但确实是从他开始流传开来的1):

"I have two kinds of problems: the urgent and the important. The urgent are not important, and the important are never urgent."

我有两类问题,紧急的和重要的。紧急的都不重要,而重要的从来都不紧急。

——艾森豪威尔

2.1 应该主要关注哪个象限?

结合上面美国总统的名言,大部分人应该都能想明白了,绝大部分的精力,都应该投入到第I象限。

这也是这次培训课程最大的收获之一,教练直接告诉了我们答案,第I象限。之前自己看书的时候,一直觉得四个象限好复杂,作者好像花了很多笔墨描述这四个象限,我都他被侃晕了

确实,很多人在第一次接触这四个象限的时候,会非常兴奋和激动,一直把它挂在嘴边,跟别人分享、讨论,简直就像文艺青年第一次听到高晓松的那句歌词一样。

其实没有必要,是吧,没有必要。非常简单的一个事情。

所以,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忘了这四个象限!哈哈哈哈。我觉得这四个象限太扯蛋了,在这里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总结出来的四个象限。

2.2 我的四个象限

  讨厌 喜欢
有用 B(必需) A(爱好)
有害 C(有病) D(上瘾) 

其中,

是人为什么活着的象限
是能让人继续活下去的象限,比如大部分的工作
是做了会后悔的象限
是做了会后悔,但是还会忍不住一直做的象限

这四个象限非常神奇的地方,就在于象限之间的变化,比如讨厌的事情,干得多了干得好了,说不定就会变喜欢;喜欢的事情,一直干一直干的话,也可能就会讨厌;有用的事情,做太多做过头,可能变成有害;有害的事情,少做一点,说不定有益身心健康(比如小酌两杯,小赌怡情。。。)

简直就跟阴阳五行八卦一样让人着迷。

yin-and-yang.png

以上,纯属扯蛋

用哪种象限,根本不重要。最关键的,还是第一个习惯,Proactive,积极主动,做出你的选择。如果你一直优先做那些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那还不是因为你自己的选择吗。(或者应该说是因为你的不选择?)

去选择你真正要的是什么吧。这是最重要的。所谓要事第一,说的就是要先想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建议大家一定不要向徐锦江老师学习,说什么「我全都要」,这是不现实的。徐老师还演过一个片子,叫『官人我要』,这个题目很可以,明确地提出「我要」,但很可惜还是没说清楚要的是什么。。。

3 实际操作指南

七个习惯基本上都是一些方向性上的指导,很少有实际操作上的说明。(如果有的话,也是让我个人感觉非常尴尬的那种,比如让你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出你七八十岁的时候希望自己已经变成什么样的人,别人会怎么评价你,你的墓志铭上希望写什么,呃,我想着想着汗就会像瀑布一样喷出来的一个话题

这里分享一下我自己总结的一些操作指南。

3.1

对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我们建议采取的方法,可以说是拖延症患者的福音,对,就是拖,把事情拖过去了,拖没了,就胜利了

不要小看拖延,这是人类祖先遗传下来的一条有益的基因,碰到什么突发事件的时候,告诉我们先看一下,了解一下情况的基因(我瞎说的,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我觉得自己说得还有点儿道理)。

重要的是,通过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的选择,我们要放心大胆,理直气壮的拖。而不是犹犹豫豫的、纠纠结结的、焦焦虑虑的拖。

有时候你碰到的那些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其实事情后面有一个人,他要是一看见你拖得不够坚定,感觉有点儿动摇,一般来说他会更来劲儿的,把事情给你变得更紧急。

(注意!不要拖那些重要的事情!

3.2 GTD

GTD 是 Get Things Done 的简写,有一本同名的书,非常经典,强烈推荐。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把你要做的事情列一个单子,然后做一件就划掉一件。

但这却是一个非常神奇,简直像是有魔力的方法。

它的神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通过列一张单子,它可以免去你不停地纠结「我是不是忘了什么重要的事情」的焦虑
  2. 通过干掉一件就划掉一件,它可以给你一直非常简单直接的成就感

(实际上 GTD 还有更多原理,有些跟习惯三要事第一是一致的,比如要求你必须定期评估你的清单,上面有一些不重要的,要及时删除)。

我个人使用 GTD 的一个感受,觉得用上这个方法就好像终于对暗恋了好久的女生表白了一样。非常简单的一个行为,像捅破了一层窗户纸而已,然而却能让你真正得到解脱,不再备受(暗恋/天狗吃月亮不知从何下嘴因此非常焦虑)的煎熬。

3.2.1 大石头原理

这是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中介绍的一个很简单,但又非常有用的原理。

要把很多石头,有大有小的石头装到一个桶里,要求装得尽量多。

一般来讲,应该先装大的石头,再装小的石头,最后装沙子,这样才能装得尽量多。

但是,你怎么判断哪块「石头」是大「石头」呢,毕竟,这只是一个比喻,而实际情况中,一件一件的都是事儿。

是简单地通过哪件事情最耗时来判断吗?最重要?风险最高?收益最大?

如果你想不清楚的话,就随便从 GTD 清单里挑一件事情开始吧。反正,最后清单里的每一件事情,你全都要,对吧。

i-want-them-all.png

(哎我怎么又贴一遍这个图

3.3 Literate Programming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种非常强大的思考方式,几乎跟上面的 wishful thinking 一样强大。

最近有机会跟一些锤子科技的前同事交流了一下,他们都加入了今日头条,然后发现今日头条开周会的时候采取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

所有参与周会的人,谁也不会说话,大家都在公司内部的协同办公文档软件里写下自己要说的事情,然后对其他人写的跟自己部门相关的内容进行回复。

这种开会方式我一听简直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为什么呢,因为一般的开会方式,所有人都是用嘴巴说,哇啦哇啦,要浪费很多口水,而且经常会跑题、扯蛋、说车轱辘话等各种没有效率。

也让我想起在亚马逊,据说开会的时候,要讨论的问题必须写成一篇六页以内的文章,打印出来发给参会人员阅读完了再开会。不允许使用 PPT。

这里要跟大家分享的这种思考和做事的方法,源自计算机科学界的大师,Donald Knuth 提出的「文学编程」2

方法很简单,就是把你要做的事情,像讲一个故事一样,把它写到纸上。

你想做的事情,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在你把它写成故事的时候,把它改一下,改成一开始发生了什么,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会发生这个?是不是中间还发生了什么?需要的话都给它补上)。

这种方法的神奇的力量在于:

  1. 通过把事情像故事一样写出来,你其实已经开始做事了。万事开头难,其实是难在事情一直在你的脑子里,百转千回,不肯落地,让你各种纠结,焦虑。

    各种不成形的想法、可能性,在你的脑子里,一旦把它写到纸上,它就成形了,并且基本可以确定是你认为最好的可能性(如果还不够确定的话,可以多写几种)。

  2. 做事情有各种顺序,比如自顶向下、自下而上等等。文学编程是一种「心理学上正确的顺序」。

    它可以让你用你自己觉得最合理、最顺畅的顺序、角度去切入、去研究一个问题。

这个方法跟 GTD 有很多相通之处,可以说是在 GTD 的基础上更前进了一步。我个人在用 GTD 方法和 Literate Programming 方法时,所使用的工具都是同一个,即 Emacs 下的 org-mode。